【人間社 蘇茂霖 台中報導】2022-06-05

心能量管理中心院長鄭先安醫師及執行長許瑞云醫師伉儷,6月4日在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中,以「如何應對內心和外境的變化」為題,分享他們長期投入神經醫學及整合跨醫療領域學養,與多年的臨床經驗所建立的「心念醫學」架構,提供大眾以「心能量」的視角看見人體的「自癒力」。

許瑞云表示,生命本無常,人生會面對無窮無盡的變化,成長過程中的身體、情感、情緒、家庭、事業、經濟及環境,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且由不得我們去控制的。多數病人在痛苦和壓力時,通常會有抗拒的情緒反映,因此大家都要學習接受身體無常的變化,了解煩惱和痛苦,來自於心「不能接受」。

許瑞云舉例說,焦慮患者會大量掉髮甚至自己拔除頭髮,只要他勇於接受生命缺口,轉念改變情緒,心情恢復開朗,頭髮自然會復生。心中若失望、生氣及焦慮情緒,要想清楚、改變不良念頭才能跳脫痛苦的循環。

鄭先安表示,人生無非是「心的運作、我的執著」,人的一生都從「我」的角度上去學習,想要逆轉疾病的侵害,擁有健康身心,應該追本溯源,解開導致疾病的「結」。人心常在起伏不定中波動,困住我們的通常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當時情境所產生的不良情緒。唯有心能安定下來,方可去除惡劣情緒。

鄭先安提到,身體要有穩定、平衡的免疫力才是正確的,人類不可能離開微生物而獨活,我們應該把心胸打開,看見人類以外的寬廣視野。新冠病毒是一種微生物,地球上很多生物、生態都能共生,如果我們出現排他的心,身體會出現很多壓力,影響免疫系統產生過多反應,導致在微生物破壞時產生更大的影響。

兩位醫師回答現場及線上提問時提到,對藥物、食物過敏多是自律神經問題及對人事物抗拒所致,常與大自然融為一體、讓心放鬆,過敏反應就會下降。若常心悸,要先檢查心臟及甲狀腺,避免食用引起心悸的食品及藥物,若是焦慮壓力所致,可將手放在胸口,另一手敲其第4、5根手指,配合練習呼吸予以改善。而慢性咳嗽則要先查出原因,有的是氣管、咽喉受到刺激所造成,除了篩選食物,要以釋放壓力來降低發生機率。

文章轉至:人間通訊社